現場實驗
20±5℃
便于操作的場地:整理資料的作業室(用于記載、臺賬等);制造試件的操作室(混凝土預維護溫度 20±5℃);標準維護室(溫度20±2℃,相對濕度95%以上);值班休息室等。一起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上墻。一般實驗操作室(含作業室)要求運用面積10~15m 2 。標準維護室根據工程的巨細建立,面積一般為 5~15m 2 ,室內墻面、頂面做聚苯資料保溫,安裝溫濕度自動操控器(制冷制熱、噴水),保證維護室溫度 20±2℃,相對濕度95%以上。
600℃
實體檢測強度:以前工程結構檢驗時,往往選用回彈的辦法對結構構件進行強度檢測。由于回彈是運用構件外表硬度換算為構件抗壓強度,受各種外界要素影響較大(平整度、光潔度、密實度、碳化)所以評定檢驗存在較多差錯,F在選用實體檢驗,即:在建筑結構安全重要部位澆注混凝土時多成型一組試件,與結構一起進行維護,當維護溫度與時刻積累計到達 600℃×天的積時,將此試件送交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抗壓強度檢測,數理統計后再乘1.1系數取用。
外加劑制造
80℃
外加劑在裝備大體積混凝土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減水,削減混凝土中自在水,然后減小后期的縮短;推延混凝土的凝結時刻,使混凝土水化速度怠慢,使強度添加推延,應力發作也會滯后;恰當加入脹大劑在充沛濕熱維護的條件下,能發作部分脹大值,以抵消硬化后的部分縮短(內部最高溫度小于80℃時才有此作用)。
合作比
水化熱溫度
水泥是混凝土發作熱源的最根本的資料,用量的多少與溫度凹凸有直接的聯系。運用外加劑的作用,在水灰比不變的前提下盡量下降水泥用量,削減水化熱,下降溫度。采納添加摻合料的辦法,用低水膠比保證強度混凝土。
混凝土中總用水量的20%左右用于水泥水化,其余均為作業性要求。當總用水量越多時,水泥水化的量就會添加,前期水化會越充沛,速率也會越快,對全體操控溫升值很晦氣。所以有效削減水的用量,也是很要害的辦法。
澆注溫度
減小混凝土開裂的辦法:
1 . 下降混凝土拌合物澆筑溫度;
2 . 推延混凝土的凝結時刻,硬化后的前期強度發展不要過快;
3 . 低熱水泥;
4 . 用粉煤灰部分替代水泥 ;
5 . 用低熱脹大(縮短)系數的骨料;
6. 少量安穩的引氣成分;
7. 選擇水泥要以耐久性為基礎,不能只留意強度。
溫度應力
一、溫度應力的構成進程
溫度應力的構成進程可分為以下3個階段:
1、前期
自澆筑混凝土開端至水泥放熱根本完畢,一般約30d。這個階段的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熱,二是混凝土彈性模量的急劇改變。由于彈性模量的改變,這一時期在混凝土內構成剩余應力。
2、中期
自水泥放熱作用根本完畢時開端至混凝土冷卻到安穩溫度時為止,這個時期中,溫度應力首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卻以及外界氣溫的改變而引起,這些應力與前期所構成的剩余應力相疊加。此期間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改變不大。
3、晚期
混凝土徹底冷卻今后的運轉時期。溫度應力首要是外界氣溫改變所引起,這些應力與前2種的剩余應力相疊加。
二、溫度應力構成原因
溫度應力構成的原因可分為兩類:
1、自生應力
鴻溝上沒有任何束縛或徹底停止的結構,假如內部溫度對錯線性分布的,由于結構本身互相束縛而呈現的溫度應力。例如,橋梁墩身、結構尺寸相對較大,混凝土冷卻時外表溫度低,內部溫度高,在外表呈現拉應力,在中間呈現壓應力。
2、束縛應力
結構的悉數或部分鴻溝受到外界的束縛,不能自在變形而引起的應力。如箱梁頂板混凝土和護欄混凝土。
以上2種溫度應力往往與混凝土的干縮所引起的應力一起作用。
三、溫度的操控和避免裂縫的辦法
為了避免裂縫,減輕溫度應力,能夠從操控溫度和改善束縛條件2個方面著手。
操控溫度的辦法
1、選用改善骨料級配,用硬性混凝土,摻混合料,加引氣劑或塑化劑等辦法以削減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時對水或用水將碎石冷卻以下降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3、熱天澆筑混凝土時應削減澆筑厚度,運用澆筑層面散熱。
4、在混凝土中埋設水管,通入冷水降溫。
5、規則合理的拆模時刻,氣溫驟降時進行外表保溫,避免混凝土外表發作急劇的溫度梯度。
6、施工中長期暴露的混凝土澆筑塊外表或薄壁結構,在冰冷時節采納保溫辦法。
四、改善束縛條件的辦法
1、合理地分縫分塊。
2、避免基礎大起大伏。
3、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過大的高差和側面長期暴露。
4、混凝土的前期維護
實踐證明,混凝土常見的裂縫,大多數是不同深度的外表裂縫,其首要原因是溫度梯度構成,冰冷區域的溫度驟降也簡單構成裂縫。因而,混凝土的保溫對避免外表前期裂縫尤其重要。
從溫度應力觀點動身,保溫應到達下述要求:
(1)避免混凝土表里溫度差及混凝土外表梯度,避免外表裂縫。
(2)避免混凝土超冷,應盡量設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溫度不低于混凝土運用期的安穩溫度。
(3)避免老混凝土過冷,以削減新老混凝土間的束縛。
混凝土的前期維護,其首要意圖在于堅持適合的溫濕條件,然后到達2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使混凝土免受晦氣溫、濕度變形的侵襲,避免有害的冷縮和干縮;另一方面是使水泥水化作用順利進行,以期到達設計的強度和抗裂才能。
適合的溫、濕度條件是彼此相關的;炷恋谋剞k法常常也有保濕的作用。
從理論上剖析,新澆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徹底能夠滿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發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損失,然后推延或防礙水泥的水化,外表混凝土最簡單并且直接受到這種晦氣影響。因而,混凝土澆筑后的開端幾天是維護的要害時期,在施工中應切實重視起來。
溫度發作的裂縫
水泥水化發作很多的熱量,使混凝土內部溫度值很高,構成內部受壓外部受拉,標準規則當受壓溫度與受拉溫度超出 25℃時,會發作溫差應力,其累計值過大就易使混凝土溫差層開裂。升溫進程也是應力發作的進程,升溫速度越快,應力發作越大。假如降溫時的速率大于升溫時,構成降溫溫度梯度過大發作應力,也會使混凝土的內部呈現開裂。以上兩種開裂的表現形式是很難見的,一般只有依托測溫記載的數值來判別。所以測溫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下降最高溫度:
1、下降溫升值:
(1)選用低熱水泥;(2)或選用低標號水泥;(3)盡量下降水泥用量;(4)摻加低縮短摻合料。
2、下降澆筑溫度值:
(1)運用低溫水;(2)砂石冷卻;(3)混凝土罐車保溫或水沖降溫;(4)遮陽或掩蓋。
3、摻加緩凝劑推延峰值時刻 。
4、基礎混凝土內摻加大塊石料(吸收部分熱量)。
5、怠慢澆筑速度:
根據環境條件充沛運用混凝土的初凝時刻,使熱量逐步釋放到達下降最高溫度值的意圖。
升溫階段 :
混凝土終凝后開端硬化并發作熱,中心溫度不斷上升并往四面分散,建議此刻僅掩蓋塑料布即可,不要進行保溫處理,避免構成溫度積蓄過多,會延伸降溫階段的時刻。
降溫階段:
混凝土溫度到達峰值并繼續一段時刻后開端降溫,這個階段是大體積混凝土要害階段。一般測溫點以平面 5~8m的距離布置在結構有代表性的位置,垂直基準點布置在混凝土上外表往下(表層)和下底面往上(底層)50mm~100mm處,操控目標以相鄰兩點的層溫度差值不大于25℃,表層點值與混凝土外表(塑料布與混凝土間)的溫度差不大于25℃,是操控混凝土表層與外表不呈現開裂。由于混凝土塊體在升溫及降溫階段都處在塑料布掩蓋的條件下,與大氣環境不發作介質交換,所以大氣溫度與塊體內部溫度不發作利害聯系,不考慮操控目標。但能夠考慮與外表的溫度差。
由于降溫是一個緩慢的階段,隨時觀察測溫成果對混凝土塊體進行適合的保溫維護對錯常重要的,從經歷中總結出,當溫度差接連 12h(4h×3)超支時就應考慮加強保溫處理。當溫度差接連12h小于15℃時,可采納白日掀開部分保溫層降溫,這樣有利于全體施工進度。
關于降溫速率:
如前所說,操控降溫速率是很重要的工序,過快的降溫速度會使混凝土應力松弛過快呈現開裂。有關標準要求降溫速率在 1.5℃/d,從經歷中總結降溫速率可操控在2.0℃/d~3.0℃/d,由于這個速率對于脹大劑的7天濕潤維護是能夠到達的,一起施工一般也能滿足。對于施工放線要視溫度及溫差的具體情況來定,一般可采納:不撤保溫,定首要基準點和白日氣溫好逐步掀開保溫層放線。
維護:大體積混凝土的維護應該到達兩種意圖:堅持充沛濕潤和操控溫差。選用何種維護方法首要看施工時節和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升值來確定,但最終都必須保證混凝土不因表里溫差過大而開裂。
拆模與加筋
在產品混凝土的施工中,為了提高模板的周轉率,往往要求新澆筑的產品混凝土盡早拆模。當產品混凝土溫度高于氣溫時應恰當考慮拆模時刻,避免引起產品混凝土外表的前期裂縫。新澆筑前期拆模,在外表引起很大的拉應力,呈現“溫度沖擊”現象。
在產品混凝土澆筑初期,由于水化熱的發出,外表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此刻外表溫度亦較氣溫為高,此刻拆除模板,外表溫度驟降,必然引起溫度梯度,然后在外表附加一拉應力,與水化熱應力迭加,再加上產品混凝土干縮,外表的拉應力到達很大的數值,就有導致裂縫的風險,但假如在拆除模板后及時在外表掩蓋一輕型保溫資料,如泡沫海棉等,對于避免產品混凝土外表發作過大的拉應力,具有顯著的作用。
加筋對大體積產品混凝土的溫度應力影響很小,由于大體積產品混凝土的含筋率極低。僅僅對一般鋼筋產品混凝土有影響。在溫度不太高及應力低于屈從極限的條件下,鋼的各項功能是安穩的,而與應力狀態、時刻及溫度無關。鋼的線脹系數與產品混凝土線脹系數相差很小,在溫度改變時兩者間只發作很小的內應力。
由于鋼的彈性模量為產品混凝土彈性模量的7~15倍,當產品混凝土應力到達抗拉強度而開裂時,鋼筋的應力將不超越100~200kg/cm2。因而,在產品混凝土中想要運用鋼筋來避免細小裂縫的呈現很困難。但加筋后結構內的裂縫一般就變得數目多、距離小、寬度與深度較小了。并且假如鋼筋的直徑細而距離密時,對提高產品混凝土抗裂性的作用較好。產品混凝土和鋼筋產品混凝土結構的外表常常會發作細而淺的裂縫,其間大多數歸于干縮裂縫。雖然這種裂縫一般都較淺,但它對結構的強度和耐久性仍有必定的影響。
|